3月10日上午,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,全国政协委员、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代表教育界作了题为《着力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民办教育》的发言。
“这是历史上教育界第一次做界别发言,也是民办教育第一次进入大会发言。”秦和在当日晚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。
20年前,32岁的教育学女博士秦和放弃海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,毅然回国办学,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应运而生,成为第一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。
在秦和看来,民办教育已成为“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”。“民办教育既面临大好机遇,也遭遇‘玻璃门’‘弹簧门’‘旋转门’,迈不开步子。一些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迟迟难以破解。”秦和委员说,“教师和资金保障”是民办教育发展的两大“瓶颈”。
秦和介绍,长期以来,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平等权益尚未得到保障,许多地区的民办学校教师在落户、职称评聘、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还有诸多限制。这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稳定,加大了民办学校选聘教师的成本。“应尽快在制度上突破教师队伍‘瓶颈’。”秦和说。
资金保障是影响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“民办教育应走出完全依靠学费的困境,健全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的制度。”秦和说,这不仅可以缓解民办学校经费压力,还可起到“杠杆作用”,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,改进教育公共服务供给,最终惠及全社会。
除了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问题,秦和委员认为,急需加快国家顶层制度设计,推动实现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。
“无论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,都具有公共属性。”秦和说,当前,应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和办学体制,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拓展教育资源,提高办学效益,满足多样化需求。在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,完全可以探索公办民办混合、国有民办、民办公助等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,进而实现公办民办优势互补,共同发展。“关键是要依法完善监管制度和配套措施,形成一整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。”秦和强调。
此外,秦和希望,民办教育能尽快实现“分类指导、分类管理”。当务之急是要针对不同层次、不同类型民办教育的发展需求和面临的实际问题,加强分类管理、分类指导、分类支持。加快研究并出台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配套措施。“只有分类管理,才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”
发布日期:2015-03-12
|